这句话出自《孟子》(战国)。
具体出于《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
原文为文言文,如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为现代汉语如下: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地。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定居美国的亚裔人大都是宠爱美国的,骨子里崇洋媚外,做人怂、奸、坏,做事勤奋,吃苦耐劳。致命的弱点是不团结不抱团,加上身材瘦小貌似好欺。所以被美国白人、黑人歧视霸凌也就不奇怪了。
张姓在中华姓中排第二十三位,近年来张姓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排第三位,是中华一大姓氏。张姓作为大姓,怎能说没有诞生皇帝呢?历史记载,张姓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张挥为该姓姓始祖,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建立前凉国,这是历史考证。神话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姓张,灶王爷也姓张,这虽是在开历史玩笑,但却能说明张氏在中华姓氏中占有重要地位。言辞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外族入侵?不存在的,三国时期的那些大佬,巴不得有外族入侵呢,因为一旦这些人敢来,那就等同于免费的兵源和劳动力。纵观古代历史,外族入侵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从西周时代的犬戎,到秦汉时期的匈奴,总之,只要有机会,这些外族必定会侵扰中原王朝。但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这些外族却异乎寻常的安静。并且,如果当时有人建议外族的首领,说趁着中原混战,不如前去侵扰一番的话,那么提出这个建议的人,绝对会被吊起来打。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的外族首领心里,只要中原的那些大佬不来找他们麻烦,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至于说去中原侵扰抢地盘,那真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命长了。当然,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是这些外族转性了,也不是他们的作战能力退化了,而是当时中原的各方大佬们,实在是太强了。我们都知道,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开始,各地便先后涌现出一个接一个的诸侯和军阀,这些诸侯和军阀通过角逐,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方鼎立的局面。虽说大部分诸侯,在角逐中最终落败消失,但随便找出来一个,都是能将外族摁在地上摩擦的狠角色。而魏蜀吴这三个终极大佬,更是将外族爆锤的跪地求饶。那么,当时都有谁为抗击外族方面做出过功绩呢?首先就是辽东的公孙瓒公孙瓒最早的时候,是辽东太守刘其手下的一个小官,之后因为舍命护卫刘其,得到了赏识,刘其将公孙瓒提拔为辽东属国长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塞外的游牧民族,多了一个令他们惧怕的角色。史料记载,在公孙瓒还担任长史的时候,某次带了数十名骑兵照例巡视关塞,结果恰好撞见了一队鲜卑骑兵,人数足足有数百人,正在边境上耀武扬威。如果按照常理,公孙瓒兵力远远少于对方,理应快速后撤,但公孙瓒毕竟是公孙瓒,他接下来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他说,如果这个时候撤退,必然会被围杀,倒不如冲上前去,破釜沉舟干一场。“今不冲之,则死尽矣。”---公孙瓒之后,公孙瓒带着几十个骑兵,不要命地冲向鲜卑人,而这种舍命的气势,让鲜卑骑兵一时震惊,最终,居然让公孙瓒一方斩杀数十鲜卑人后,脱身而去。而鲜卑人在回去之后,纷纷相互告诫,说中原人悍勇异常,以后还是不要轻易越过边境为好。“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三国志》而这还只是公孙瓒年轻时候,对阵外族的一次小阵仗,他在后来能威震塞外,就不得不说一说他麾下大名鼎鼎的“白马义从”。公孙瓒喜欢骑白马,当时人送外号“白马将军”,同时,为了提升整体战斗力,他又挑选了一部分善射之士,组成了近卫队伍。这些人,与公孙瓒一样同骑白色战马,作战时与公孙瓒互为左右侧翼,因此当时人们就称这支队伍为“白马义从”。而公孙瓒带着这支白马义从,可没少拿乌桓人练兵。公元184年,渔阳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叛乱,叛军一度占据辽东多个要地,为了平叛,公孙瓒受命率兵应敌,将张纯等人击败,迫使其远遁于乌桓境内。之后到了公元188年,为了彻底消除乌桓带来的威胁,公孙瓒又率兵在辽东边境大战张纯,最终将张纯打得再次溃败而逃。之后,公孙瓒因功受封为降虏校尉,自此开始统领兵马,守护边境。史料记载,公孙瓒每当听到有乌桓、鲜卑等外族入侵的时候,就如同见到仇敌一般,瞬间怒气值拉满。并且,在对阵的时候,公孙瓒极为悍勇,带着他的白马义从多次深入乌桓境内,甚至能连续作战至深夜。在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下,乌桓只要听到“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名号,就吓得瑟瑟发抖,更别提看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了。当时乌桓部落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当避白马”,意思就是看到白马,赶紧跑就对了。“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正是由于公孙瓒的悍勇,以及他麾下的白马义从的骁勇善战,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辽东周边的乌桓部落都十分消停,轻易不敢越过边境一步。其次还有西凉的马腾马腾的祖上,是东汉时期大名鼎鼎的伏波将军马援,不过到了东汉末年,马家已经落魄,就连马腾自己也混到靠砍柴为生。不过,也正是因为天下大乱,马腾得以参军入伍,并在之后颇有建树。而在马腾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为了守好自己的家业,以及为了防止羌、氐等外族的入侵,不仅将自己麾下的兵士训练成了精锐铁骑,更是带着这些精锐,将外族蛮夷打的苦不堪言。如果被打败一次两次,可能是不小心所致,但羌、氐等外族败的次数多了就发现,自己在马腾手里根本讨不到便宜。所以,在马腾家族镇守西凉的时候,外族们也根本没有机会入侵中原。此外,还有曹操曹操收拾外族,宗旨就是谁不老实就狠狠收拾谁。黄巾之乱爆发后,原本在东汉当人质的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于夫罗趁机重整了势力,并和白波贼一起进犯太原等地。之后,于夫罗又在曹操出兵陈留的时候,暗中联合黑山贼支援袁术,惹得曹操大怒,派兵对其进行围剿,于夫罗不敌,最终归属曹操。到了于夫罗死后,其子呼厨泉成为单于,又起了反叛之心,并且在公元202年,于平阳对曹操发动进攻。呼厨泉的蠢蠢欲动,曹操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曹操安排大将钟繇讨伐,最终,南匈奴大败,单于呼厨泉也被呼厨泉俘虏。之后,曹操扣押了呼厨泉,并让他当了一个宫廷内侍,而南匈奴则交给了右贤王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整个南匈奴,就基本被曹操控制,而为了便于管理,曹操将南匈奴分为5部,每部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此起到监督之用。而在这种严密的监督控制下,当时的南匈奴,虽说组织名义还存在,但实际上,权力已经尽数落入曹操手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南匈奴成了曹魏的免费劳动人口输出地和兵源的来源地之一。收拾完南匈奴之后,曹操又瞄上了乌桓,袁绍死后,曹操为了肃清袁氏势力,在公元204年,趁着袁家内部互相攻伐的时候,出兵攻打邺城。而在解决掉袁尚后,曹操考虑到乌桓经常入塞,早晚会是个祸害,因此就在公元207年,发兵远征乌桓。当时的乌桓,共分为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史称“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当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来到柳城附近,而直到此时,乌桓才发现曹军来攻,不过,两军相遇之初,乌桓仗着人多势众,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而最终,曹操派出大将张辽,将乌桓大军击败,甚至乌桓首领蹋顿也死在了乱军之中,而乌桓的二十万精锐,全部投降了曹操。至此,乌桓被曹操彻底平定,而这也让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原的争霸之中。除了曹操,还有孙权。孙权对付的外族,主要是山越人。山越人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各种来历的都有,但不管是什么来历,在东汉末年,形成了数股强大的势力,这些人盘踞山林,对周边造成了不少祸害。而到了孙吴政权建立之初,山越人更是成了其心腹大患。比如在孙策初到江东时,就曾经遭到山越的袭击,之后袁术为了打击孙策,还曾暗中派人联络上山越的几个首领,对他们许以重金,让他们共同攻打孙策。此外,在孙权刚当政时,也遭遇了类似事件,比如在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就在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后方的山越人作乱,迫使孙权不得不因此退兵。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孙吴政权就开始不遗余力地打击山越。而为了彻底征服山越人,孙权先后派过太史慈、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将领,去打击和消灭作乱的山越人。到了后来,更是安排大将陆逊,诸葛恪担任征讨山越的主将。值得一提的是,孙吴政权对待山越人,并不是单纯地将其消灭,而是在将其击败后,把那些俘虏而来的山越人二次利用,强壮的充当士兵,瘦弱的则分派去种田。在这种操作之下,山越人成了孙吴政权的兵源库和劳动力来源,可以说,孙吴政权能崛起,与山越人的“贡献”有很大关系。并且,为了源源不断地获得这种兵源和劳动力,孙吴政权各种毒辣的计策层出不穷。比如在诸葛恪担任征讨山越主将期间,为了获得更多人口,诸葛恪就制定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平常不和山越人交锋,而只是将其分割成若干块,而等到山越人的农作物成熟的时候,迅速派兵抢夺其农作物。这样一来,没有了农作物的山越人,就不得不因为缺乏粮食导致饥饿,一旦饥饿,就必须从大山里走出来找能够活命的粮食,而他们只要出来,就马上会成为孙吴大军的俘虏。靠着这种,以及数十年的不断征讨,孙吴政权范围的内的山越人,九成以上都被迫走出山林,一部分成了孙吴的士兵,另一部分则成了孙吴的劳动力。最后就是刘备刘备一方对抗外族的经历,并没有曹操、孙权等人多,不过,有个被诸葛亮当经验包来回刷了七次的孟获,还是比较值得一提的。孟获所在的地区叫做南中,南中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在刘备病逝之后,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人联合南中的豪强发动叛变,而孟获便参与其中。叛乱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考虑到蜀汉当时的局势,因此并未马上出兵,而是先和东吴修好,并在准备一年左右的兵力补充、整训等战役准备工作后,在公元225年,启动的平定南中之乱的战役。最终,在当年年中,诸葛亮生擒孟获,随后大军继续西进,到了当年秋天,所有叛乱均被诸葛亮平定。当然,正史上孟获并没有被七擒七纵,但他确实是成了诸葛亮平定南中时的一个最大经验包。以上便是三国时期,部分对抗和抵御外族的诸侯和将领,而通过他们的相关经历就能看出,三国时期的外族,真的禁不住这些诸侯大佬们捶打,随便一个中原大佬出手,都能让外族跪地求饶。那么问题来了,是这些外族在三国时期统一变弱了吗?当然不是,而是三国时期的诸侯和军阀,个个都变强了。要知道,三国时期群雄的军队,哪一个不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由于天下局势的变化,他们均是为自己而战,如果实力太弱,早就被消灭吞并了。并且在三国时期,不管是哪一方阵营,里面均是人才济济,奇谋百出的军师、能征善战的武将,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这些人在各为其主的混战中,早就练就了一身本领,收拾不了其他群雄和军阀,收拾一个外族,还是绰绰有余的。这就好比,几个王者级别的高手在对战,岂容一两个青铜的选手在一旁捣乱?更何况,经历了东汉末年的乱世,导致中原人口锐减,而诸侯和群雄们正发愁去哪里弄点兵源,而在这种时候外族入侵,就相当于主动送上门的大礼包。所以,不是三国时期的外族不入侵,而是当时,外族要么正给中原的大佬卖命,要么就是正走向即将卖命的路上。其他的异族,躲都躲不及,何来敢入侵中原,即便是来了,也只是为某一方势力增加点劳动力和人口罢了。最后再来说说三国时期,镇守边疆的几个将领辽东的公孙瓒,西凉的马腾,以及拿山越当免费人力资源库的孙权,还有曹操和诸葛亮,这些均在前文已经提过,在此不做赘述。这里单独说说曹魏麾下的两个“冷门将领”。第一个是田豫。田豫最早是跟着刘备混的,但在刘备任豫州刺史后,田豫以母亲病重为由,离开了刘备,并在不久后投奔了曹操。而在曹操这里,田豫发挥出了一个名将的才能与风采。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北乌桓反叛,曹操命曹彰征讨,田豫随军,大军初到之际,遭到了乌桓兵的伏击,一时间乱作一团。情急之下,田豫根据地形,利用战车布置出圆形战阵,并安排弓箭手站在战阵之中,几轮齐射之后,乌桓损失惨重,不得不就此退去。之后,田豫率兵乘胜追击,不仅大破乌桓军,还捎带着把前来救援的鲜卑军队击败。最终迫使鲜卑首领轲比能只身逃往塞北。到了曹丕登基后,田豫被任命为护乌丸校尉,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为了抵抗中原政权,便联合结盟,而田豫敏锐的意识到这种联盟对中原的危害,因此,先后采用离间之计,分化了游牧民族的关系。并且,田豫还多次采取捧一个打一个的计策,将比能、弥加、素利等多个鲜卑人的部落分而击破,最终逐步平定了那些有意反叛的外族部落。由此,田豫的大名威震沙漠,而他也为稳定曹魏边境,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个则是牵招。牵招和刘备曾是同学,但最终并没有被刘备所用,而是投奔了袁绍。到了袁绍死后,袁尚被曹操击败,牵招归顺曹操,并以一己之力,劝服对抗曹操的柳城乌丸退兵,因功被封为护乌丸校尉。曹丕登基后,考虑到牵招有对抗外族的经验,便派他坐镇雁门郡,担任此地太守。在此期间,牵招联合田豫,多次击败来犯的鲜卑军,并在在其晚年之际,还识破诸葛亮意欲联合轲比能的计谋,及时阻止了双方结盟,迫使诸葛亮北伐退兵。正是因为牵招在坐镇北疆期间,令外族闻之色变,因此,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就评价他为“威风远振,治边威绩显著”。田豫和牵招,是三国时期两个并不算太出名的武将,但即便如此,照样能把外族打的满地找牙。所以,通过他们二人也能看出,三国时期真的是人才济济,在这种情况下,外族根本就没有招架之力,那些中原大佬不主动找他们麻烦,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哪里还有胆子去入侵中原呢?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仅仅在几十年后,也就是司马家族的晋朝建立之后,那些被中原群雄打得跪地求饶的外族,却一个个耀武扬威,在中原大地上横行无忌,最终给中原带来了近百年的黑暗。由此就可以证明,司马家族究竟是何等的拉胯。综上所述,三国时期虽说群雄们在中原打成了一锅粥,但外族却没敢在这个时候入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来了基本上等同于送死,并且还给中原的群雄们提供免费的劳动力和兵源,所以为了保命,只能是有多远躲多远,根本不敢来中原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