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球队 |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就意大利的脆弱军事,这样讥讽:“意大利人有极大的胃口,却只有差劲的牙齿。”埃塞俄比亚虽然是非洲国家,却扼守连同苏伊士运河的红海海峡,扼守欧亚航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时,埃塞俄比亚同阿拉伯半岛近在咫尺,并非闭塞的地区。对于意大利人来说,他们1870年代完成统一以后也急于建立殖民地。遗憾的是,由于意大利统一的太晚,当时世界多已经被英法德荷甚至比利时等国瓜分,留给意大利的空间很少。历史上,意大利的殖民地只有这几块:意属索马里兰(今索马里)(1889~1960年)意属厄立特里亚(1889~1941年)利比亚(1912~1943年)最后一个就是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1935~1941年)可见,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埃塞尔比亚都是非洲穷国,而是都是靠在一起。唯一还算凑合的利比亚,是在1911年打垮了更垃圾的奥斯曼帝国,抢来的。因为当时利比亚没有发现石油,所以只是一片沙漠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并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埃塞俄比亚却不容易对付。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先对先进的非洲国家,人口众多,农业也算不错。所以,意大利先后发动了3次入侵战争。早在1888年意大利军队出动大军,趁着埃塞内乱,占领了该国北方领土。1890年,意大利把从埃塞俄比亚夺得的北部领土和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合并。埃塞俄比亚政府拒绝接受意大利的保护。到1895,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轻敌意大利出动3万现代化军队,被12万埃塞俄比亚人团团围攻,惨败。当时埃塞部队也装备了步枪和部分火炮,武器上并没有代差。在阿杜瓦战略决战中,17700人的意军7000人阵亡,2500人受伤,3500人被俘,几乎全军覆没。12万参战埃塞军死亡在4000人-5000人之间,受伤6000-10,000人,并不惨重。此战失败后,意大利退守到厄立特里亚殖民地。1896年10月26日,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签定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该条约规定,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的完全独立直到墨索里尼执政后,意大利便在1935至1936年间发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此次意大利军队的武器已经相对埃塞人有代差,装备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595架飞机,795辆坦克),而对方只有轻武器(13架飞机,11辆坦克)。意大利军队此次使用了高达50万大军,埃塞只有80万。即便如此,意大利军队仍然花费7个月时间,使用了包括毒气在内的所有武器,才打垮了埃塞军队。埃塞俄比亚当地的抵抗运动始终没有放弃对殖民政府的骚扰和游击,流亡海外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也从未放弃对国家主权的坚持,这些均导致了殖民政府高昂的管制成本。意大利在二战失败后,丢弃了埃塞这个殖民地。然而,意大利史学家却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不是大战将埃塞俄比亚重新分离出去,这块地方迟早会令意大利将血流干。”
谢谢先生邀请!先生的问题简单,二战中的意大利什么样?想想二战中,国内穿黑色制服的警察就能理解意大利是怎么回事,二战中,国内穿黑色制服的人,国人管他们叫二狗子,二战中意大利和二狗子一个德性。战争历史是让今人铭记历史,汲取教训的,西方世界白色人种往历史的纵深观看,其实就是十足的一锅煮不熟的杂粮饭,战争导致四分五裂,一色人种平地起狼烟,相互残害厮杀,所到之处残害原生土著人,整个西方就是一道大杂烩,像无根的浮萍,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把谁当回事,欺软怕硬是西方人的致命缺陷。谢谢!祝健康平安!
因为1915年4月,意大利在罗马同前来谈判的协约国代表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条约规定:意大利将获得规定的领土,包括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蒂罗尔、的里雅斯特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同时,还规定了意大利拥有扩大其非洲殖民地以及瓜分奥匈帝国的权利。从条约看,意大利的背叛,确实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所以1916年8月28日战争的形势完全倒向协约国,意大利一看,打顺风旗的机会又来了,开始对德国宣战。
这个问题似乎不太成立,头阵子这两个国家确实闹的有点凶,但真不是因为啥仇恨,是乌克兰问题折腾起来的。记得2018年德国国防长官刚呼吁欧洲应该对俄罗斯强硬,那边俄国国防部长绍伊古就开喷了:“考虑到德国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我认为他们200年内都不应该提起这个话题。我不想表现得太强硬或者太粗鲁,但是你明白的,想要对俄罗斯强硬之前,最好去回顾一下历史。如果没有学过历史,那就去问问你爷爷,对俄强硬是什么后果,他们应该能给你答案!“如果从长远的历史上看其实这俩国家的关系没那么糟糕,你要知道德意志统一才200多年,它是一个很新的国家。而沙皇俄国也是16世纪才开始崛起的,它的历史也长不到哪去,所以它们真没太多历史包袱。事实上德意志的前身普鲁士跟俄国关系可能比很多人想的亲密很多,比如经常会一起组团刷可怜的大波波(波兰);再比如七年战争里要不是新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的脑残舔狗,估计德意志也没机会统一;又比如罗曼诺夫王朝特别喜欢找德国姑娘当媳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个德国人......也就是到了一战的时候,两个国家才算对立,但主要矛盾是在于俄罗斯和奥匈帝国,德国属于二选一的情况下放弃了沙俄,并非和沙俄有多大仇。后来一战打到末期,缺德的德皇不是把一个叫弗拉基米尔的同志放回俄国了嘛!?所以苏联刚建立的时候两个国家交情也还是挺好的,十四国武装干涉苏联的时候德国也没出兵,虽然那时候德国是战败国。苏联建国后列宁也一直号召学习苏联,再加上两国的天然粘合剂大波波从中搅和,一战后德国和苏联正经有足足10年蜜月期。直到元首大人上台两国才渐渐翻脸,但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前他们还是能维持个表面兄弟当的,经济上互补交换,军事上各取所需,为了回顾传统友谊,大胡子和小胡子还联手又一次刷了大波波副本,还直接把副本刷爆掉,别人谁也玩不了。只是随后的苏德战争打得太过惨烈,毛熊总共才1亿9千万的人口,一把折进去2660万的伤亡,相当于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德国自己也不舒服,虽然统计不太精准,连军带民的差不多被毛熊收拾了750万左右,那阵子他们总人口也不到8000万。这个阶段两国确实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基本完全放弃了人性,纳粹本来就觉得斯拉夫是劣等民族,各种屠杀虐俘;毛熊也从来就不是讲宽容的民族,在柏林操蛋事儿也没少干,虐的德棍玩命突围只求能向美军投降。好在这两个国家都属于比较光棍的,德棍这边错了就是错了,俺们深刻反省,以后绝不再犯,到了二战纪念日自动自觉去烈士纪念碑献花表明态度;毛熊这边属于记仇也记恩,大部分都认为那阵子是纳粹党混蛋,和德国老百姓关系不大。所以战后他们关系恢复的很快,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冒着被制裁的风险和苏联做生意,一方面是各取所需,另一方面也看得出他们确实都没太记仇。这种互补性的亲密关系可以算一直维持到今天。前阵子他们确实因为乌克兰的事情闹起来,还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国防部长互喷的情况,但国家之间的事儿不能看怎么说,有美国镇着德国不能太过份,考虑欧盟内部话语权德国也不能不出声。出声表态和表演性互喷之后,德国议会批准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二期的建设工程,这玩意建成以后乌克兰的天然气在欧洲就成多余的了。把老美气的今年初连续警告德国佬别做的太过分,赶紧把赚的钱交出点,否则一拍两散,老子可要撤军的!德棍这边被拆穿把戏也开始恼羞成怒,反怼老美说你有本事就撤军,当老子愿意让你们待啊!?到这种程度你还觉得俄罗斯和德国有啥不共戴天的仇吗?还是那句话,政客的表演你信一半都是傻X。总结起来吧,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跟德国真没啥不共戴天的仇,他们关系算是不错的。不能拿中日关系去类比,德国可没人敢把战犯扔教堂里让后人参拜,扯淡完毕......
作为永远的战胜国意大利,他们总是沉醉在罗马帝国的辉煌中无法自拔。近年来,意大利和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已经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有人杜撰出许多段子进行讥讽。但是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真的像网友口中的“意呆利”,“通心粉”那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远远不及德国。但纵观意大利所有的表现,并非毫无亮点。二战前意大利工业产值低意大利在二战时期实力并不强悍,总体实力放在欧洲也并不出众,即使在意大利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加入之前也没有忙着备战。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的钢产量仅有德国的十分之一,石油仅有德国的七分之一,而煤仅有德国的四十二分之一。这样的一个二战主要参战国,总体实力甚至不如中国,想要它发挥出色的表现显然不可能。当然,这不是意大利作战能力差的借口。但作为罗马帝国的直接继承者,意大利还是有很多军队保留了当年罗马男儿的热血,只是这些军队并非是在战场上起决定性因素的军种。意大利没能发挥出空军的优势二战时期,意大利空军实力十分优越,但因意大利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很多时候无法更好的配合意大利陆军。导致意大利引以为豪的空中精锐基本没发挥最大的作用。反而是早在二战前就应该逐步淘汰的骑兵为意大利挽回了一丝尊严。1941年6月22日凌晨,当苏联还准备看“海狮计划”的好戏时,德国突然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550万人分三路对苏西线发动突袭,德国妄想故技重施,用闪电战的手法快速占领苏联西部军队,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击垮这个庞然大物,解除后顾之忧,这次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前期作战按照计划如约进行,显然,不仅震惊了苏联,更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我想当时丘吉尔听到消息后肯定仰天大笑,狂抽三支雪茄。苏联在这次突袭中损失惨重,几乎被单方面压着打,显然德国低估了苏联人的意志,更低估了严寒对德军带来的伤害,或许德国忘了苏联好歹也是工业产值世界第二的国家。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萨伏伊骑兵团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前,德国因好朋友意大利在希腊的惨败,不得不转头支援意大利,当德军占领希腊后,此时巴巴罗萨计划不得不北推迟,因此德军没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直接导致了苏德战争的失利。显然,德国又被好朋友坑了一笔。总体上的坑不代表全局坑,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的第四天,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跟随德军进入苏德战场,远征军中有一支拥有250年历史的意大利骑兵部队萨伏伊骑兵团,再现了当年罗马兵团的辉煌,8月24日伊斯布申斯克战斗中,这支骑兵团里的600余名骑兵从2000人的苏军背后发起猛攻,萨伏伊骑兵团以极其微小的伤亡瞬间击溃了苏军,消灭苏军两个营,击溃一个营,俘虏五百苏军。二战时期最后一次骑兵冲锋的完美胜利由意大利人完成,意大利总算多了一项吹嘘的资本。1942年12月中旬,意大利第8兵团在顿河区被苏军包围域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前锋部队都灵师在Arbuzov硬是用刺刀在强大的苏军包围圈中撕开突破口。北非战线依然有亮点的意大利除东线战场外,在北非意大利并非只是辅助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各种秀操作,例如当奥金莱克进行十字军战士战役时,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装甲师先后两次在古比井地区成功阻击英军精锐第七装甲师,步兵、炮兵、装甲兵协同支援,成功守住了战略交通枢纽古比井,让英军刮目相看。当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意大利军队差强人意的表现和他们那位自大自傲的排长墨索里尼也有关系,墨索里尼谋政水平当之无愧的高,但军事指挥能力和东方大国的常校长相差无几,和他的半个徒弟希元首更是有天壤之别。结语总体来看意大利确实不算德国的好队友,但也绝不是毫无用处的猪队友。起码意大利在对德军的后勤保障上还是很卖力的,时不时的还能给德军带来一点小惊喜。参考自《Few Returned:Twenty-Eight Days on the RussianFront,Winter 1942-1943》《决战斯大林格勒》斯蒂芬·沃尔么
德国球员 | ||
赫克托·莫雷诺 |
杰罗姆·博阿滕 |
鲁迪格 |
马茨·胡梅尔斯 |
霍纳斯·埃克托 |
马里奥·格策 |
托尼·克罗斯 |
帕特里克.赫尔曼 |
卢卡斯·波多尔斯基 |
梅苏特·厄齐尔 |
巴斯蒂安·施魏因施泰格 |
萨米·赫迪拉 |
罗曼·魏登费勒 |
罗伯特.齐勒 |
拉尼·赫迪拉 |
胡梅尔斯 |
马蒂亚斯·金特尔 |
佩塔尔·斯利什科维奇 |
尤利安·德拉克斯勒 |
马里奥·格策 |
基拉姆·瓦罗 |
梅萨特·厄齐尔 | 博阿滕 | 詹姆斯·科林斯 |
塞巴斯蒂安·鲁迪 | 贝恩德·莱诺 | 戈麦斯 |
什科德兰·穆斯塔菲 |
克洛泽 |
因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