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体育分类 | ||
足球球队 | ||
1、1974年世界杯冠军 联邦德国2、1978年世界杯冠军 阿根廷3、1982年世界杯冠军 意大利队4、1986年世界杯冠军 阿根廷5、1990年世界杯冠军 联邦德国6、1994年世界杯冠军 巴西队7、1998年世界杯冠军 法国队8、2002年世界杯冠军 巴西队9、2006年世界杯冠军 意大利队10、2010年世界杯冠军 西班牙队11、2014年世界杯冠军 德国队12、2018年世界杯冠军 法国队
德国历任国家队教练一共有10位。第一位:奥托·内尔茨(1926–1936)第二位:塞普·赫尔贝格(1936–1942、1950–1964)第三位:赫尔穆特·绍恩(1964–1978)第四位:、尤普·德瓦尔(1978–1984)第五位:、弗朗茨·贝肯鲍尔(1984–1990)第六位:、贝尔蒂·福格茨(1990–1998)第七位:、埃里茨·里贝克(1998–2000)第八位:、鲁迪·沃勒尔(2000–2004)第九位:、尤尔根·克林斯曼(2004–2006)第十位:约阿希姆·勒夫(2006–至今)
2014年,欧冠联赛的冠亚军都来自于西班牙——确切地说,都来自于马德里,那么西班牙队是不是应该在世界杯上横扫六合,并吞八荒?可是事实上,西班牙队被荷兰人干了个5∶1,而且小组赛就出局了!2016年,又是马德里的两支球队会师于欧冠决赛——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西班牙队应该在欧洲杯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结果却是西班牙人在1/8决赛上被淘汰了!欧洲冠军杯初创之时,皇家马德里五连冠,西班牙国家队还不是连1958年世界杯的参赛资格都没拿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英格兰球队开创了欧洲冠军杯的“英格兰时代”,英格兰队却连1978年世界杯都没进去,1982年虽然参加了世界杯并且进入了第二阶段分组赛,可是两场比赛和西德、西班牙都互交白卷,无缘半决赛。1990年世界杯,意大利队本土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且AC米兰当时正值盛世,连续称雄欧洲足坛,可意大利不也就是进了世界杯半决赛,最后击败英格兰拿了个安慰奖(季军)。俱乐部拿到欧冠冠军甚至包揽冠亚军,其国家队也不过如此,勒沃库森拿个欧冠亚军又能怎样?而且那支德国队能进决赛已经相当可以了。当年德国队被看衰,不是勒沃库森进个欧冠决赛就能改变的,换句话说,就算是勒沃库森拿了欧冠、德国球队连续两年欧冠称王(2001年是拜仁),德国队的情况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德国队的根本问题就是队伍老化、青黄不接。1998年世界杯,老迈的德国队挣扎着进了八强,但是面对世界杯新军克罗地亚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0∶3完败出局,成为了克罗地亚黑马奔腾的踏脚石。两年后的欧洲杯,德国队在小组赛上同样0∶3完败给葡萄牙黄金一代,之前还被希勒进球绞杀,小组赛就惨遭淘汰。连续两届大赛完败,面对的还只是克罗地亚和葡萄牙这样的非顶级球队,而且到了2002年世界杯,德国队仍然还是那套班底,这才是他们被看扁的原因。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人们的看法不是偏见,尽管那支德国队进入了决赛,但决赛完全是一边倒的,巴西队2∶0轻松取胜,成就了五冠霸业。不过也正是因为那个时期的连续失败,才使德国足球痛定思痛,制定了长期的青训计划,并踏踏实实地开展和落实,这才有了多年之后德国足坛青年才俊的井喷,而且国家队也经过克林斯曼和勒夫的相继努力,重新回到了世界强队的行列,最终第四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我来告诉你们吧,德国足球那些年的低谷期最根本的原因是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博斯曼法案是催化剂。福格茨之类的不过是替罪羊罢了。可能有人觉得我是胡扯,其实不然,当年我也很天真的认为世界冠军西德队加上欧洲强队东德队,岂不是天下无敌。两德统一,看似强强联手实则不然,东欧当年的运动员类似于以前的中国,都是体制内,足球强队基本上附属于各个行业系统,比如名字叫迪纳摩是情报系统的球队,中央陆军是军队的球队,鱼雷一般是海军的,斯巴达是农业系统的,它们的下属单位也都有自己的球队,再加上各级少体校,倒也有人才源源不断的产生。这就跟当年李铁、李金羽都是沈阳铁西区工厂大院出来的是一个道理。统一以后,所有的球队都被剥离了原来的系统和单位,像迪纳摩这样的干脆连后台老板都被撤了。离开了这些母单位,球队就必须自主经营了,球员也要自寻出路了。这时候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西德的年轻球员没了机会,因为大量的东部球员进入西部淘金,以前考虑到政治影响,东德球员很难到西德踢球,有个别投机取巧过去的甚至遭到了暗杀。跟我国的运动员类似,东德以前是体制内,工资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女足,对于西德老板开出的“天价”工资根本不会讨价还价的。更何况在语言、足球理念上也没什么障碍,更重要一点,现在不算外援了。如此一来,廉价东德球员很自然的挤掉了一部分西德年轻球员的机会。如果说东德球员水平离西德的尚有一段距离,不足以对西德年轻球员成长带来致命影响的话,那随着东欧剧变和欧盟扩张,是实实在在的狼来了,然后随着博斯曼法案的实施,更是给了德国足球狠狠一击!因为地理上的原因,东欧球员当然更容易选择德国,他们要价也不高,又是欧盟国家不算外援。那时候德甲主力球员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外援,而外援里面大多数都是东欧人。如此一来,西德的年轻球员自然难有出头之日,所以不是福格茨保守,而是他也实在无人可用。不是德国队不想赢得好看,是真的办不到。这跟当今英格兰队是一个道理,英超外援太多挤占了年轻球员出场机会,所以英格兰队再怎么请高价教练总是灰头土脸的回家。不过一个是为了省钱一个是钱多闹得罢了。02年德国队里面,巴拉克、施耐德、杰里梅斯、林克、扬克尔都是东部出生的,就是克洛泽,老家也是以前的东德。考虑到当年二战德军骨干多是东部人,自然而然的东部球员相对西部来说更听话,更能跑,更强悍,但是技术更糙,更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那时候的德国足球才会对戴斯勒有那么大的期待,所以德国队才会给人那么铁血的感觉。当然了,有人要说,既然东部人喜欢踢球就让他们踢好了,好歹也几千万的人口基数,出他个十个八个巴拉克也不愁什么强队踢不过。但是问题来了,两德统一并没有给东德足球带来发展,反而进一步没落了。前面说过,东德各大强队都是依附于各个系统,等到统一了就被剥离了,要自谋出路了。但是像柏林迪纳摩那样的连母单位都被解散了,哪里还有观众?其他各系统的国有企业也是改制的改制解散的解散,球队被卖来卖去,球迷找不到归属感,自然也就球市惨淡,这样更不会有人来投资,更何况德甲还有50+1的政策。这样苟延残喘的球队你能指望它大力发展青训?偏偏原来的少体校制度这时也灰飞烟灭了,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才输送上来。这跟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越改越差是一个道理,老板们搞足球只是为了名气,并不真正关心足球的发展。足球市场尚未成熟,老板们更不可能深谋远虑的搞青训。少体校没了,只能搞足校,足校要赚钱,只能收高额学费,结果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国足成绩越来越差。前面说的那几个东部球员,有几个跟02年国足是一个道理,在东部受得足球启蒙教育,赶上了西德职业足球的那班车。后来基本上要等到克罗斯这样的90后,东部才算有了一流的球星。同样,东欧球队这些年除了政治上跟西欧走到比较近的波兰、克罗地亚以外,其他基本上已经在国际大赛上销声匿迹了。不过好在德国有深厚的足球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东欧的经纪人们也不可能一直傻乎乎的让自己的球员拿低工资,更何况东欧足球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在足球市场趋于稳定以后,必然有大把的年轻人涌现出来。这时候只要有人带个头,打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足球,必然能扭转颓势。好在那时候克林斯曼遇上了勒夫,给了年轻人大把机会,也确定了德国足球发展的方向,少走了不少弯路。后来的事情就不用我再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