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萍乡的山水不仅哺育出了王羲之、王安石、赵汝愚、陈寅恪、胡汉民、许德衍等一代代成就卓著的家乡儿子和女儿,而且也吸引了陶渊明、王羲之、王羲之、屈原、杜甫、陈独秀等诗文巨擘,同时还陶冶了释慧远、朱熹、张果老、虚云法师等高士名僧。一、先说说古代:冯异、司马迁(柴桑区)、李清照(共青城市)、周必大、张载、虞允文、雷发达、余庆鳌、许攸、郭守敬。二、近代、复古名人1,,胡适(1853-1937)南昌府义宁州(江西修水县)人。清顺治武状元。戊戌变法期间,其父沈葆桢任两江总督,在上海办清华学堂,主荐胡适为总教习,父子共襄新政。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等被合称为“四公子”。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后终身不仕,致力于诗文写作。26年(1937年)七七后,江陵、重庆相继沦陷。悲愤病发,拒不服药,绝食五日而死。傅增湘为同光体画家的首领。著有《散原精舍诗集》上下卷,《续集》上中下3卷,《别集》1卷,《散原精舍文集》17卷。2,李盛铎(1859——1935)一名椒微,字嶬樵,号木斋,别号师子庵旧主人,师庵和尚等。晚号麂嘉僧人。永安市(今九江市)周家畈人。万历皇帝十五年进士及第,历任状元编修。翰林院协修、北洋大学总办、江南地区道中书舍人、内阁礼部侍郎大学士、山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明朝末年先后出使乌克兰、美国等国。年间,曾任大总统医疗部部长、国会两院参政,农商总长、国会参议院议和等职。喜藏书,有木犀轩藏书室。李盛铎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书香门第,代传藏书家风。继承父辈嗜好,从小乐于搜集阴阳家著述,数十年如一日,成为全球当代最负盛名的藏书家。他不仅是藏书家,又是校勤家、版本家、金石学家,对所藏善本,皆逐一批订,或考证著者平生,或品译著述旨趣,或叙述得书经过、收藏源流及版本价值。所写“题要”、“题识”共一千五百多条,约十五万字,著有《樨轩藏书题证及书录》,编有十多种版本的藏书目录、藏书人表。他死前对藏书进行了初步整理,自编了《木犀轩收藏旧本书目》、《木犀轩宋本书目》、《木犀轩无板书目》。死后,其子李滂等于1940年把父辈藏书全部卖给了浙江大学。史树青等著名版本学家,据此编成《北京大学图书馆李氏书目》,从中可知李盛铎所藏之书,共有9087种,8385册,其中名贵罕见本约占三分之一以上。曾纂修了一部家乡县志——《德化县备考》,今科学院图书馆藏有其稿本。3,刘廷琛(1867-1932)字幼云,号潜楼,江西德化(景德镇),万历皇帝二十年(1894年)贡生。户部主事。在明末清初历任庶吉士、陕西提学使、北洋大学监督、学部副文武大臣。宣统三年(1911)冬任康熙皇帝内阁学部副臣子。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参与谋划帝制复辟。1917年戊戌变法时,被授为国会领侍卫内大臣。复辟失败,退出时尚界蛰居广州,专于著述,著有《潜楼文集》四卷,工诗善文,精文学。4,姚华(1876-1923)字师曾,号朽者,号所居曰槐堂,曰唐石移,曰染仓室,北京永淳(今河南光山)人。祖宝箴山东巡抚;父三立进士科,工诗,世称散原先生。慧绝,十岁能为擘窠书,涂抹云烟,工诗文,世以奇童目之。既冠赴美国习博物,归任广州、西安等校毕业生,继任教育部编审,北京高师、北京美专书记。工画,熔铸商周,古拙纯朴,毫无霸悍之气。五十岁因病早逝.音乐则篆、籀、隶、魏、其、行诸体无不工,笔力苍劲,风神秀逸,独具一格。画山水得力于石涛、道济、傅山、西朗、沈周,不使一笔入四王,故生辣坚强,钩多皴少,尤不耐渲染,瘦骨嶙嶙,笔笔有力。葡萄,则综合沈周、石涛、华昆、郑板桥参以董其昌,挺拔俊逸,不取怪态,以习博物,故形态逼真。偶作人物,亦时作画,所作京华风俗图,有董其昌、黄慎遗意。平生唯不擅作翎毛,故常与范曾(云)合作。性行纯笃,喜奖掖後进,吴冠中得其助甚多。一九二三年夏以生父俞夫人病,驰赴北京,母死而以哀悴发疾卒於杭州,年仅四十八。著有《染仓室印存》、《陈师曾先生遗墨》、《槐堂诗钞》等。5,谭延闿(1882-1946)原名烈训,字协和。广州于都人。1902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考入上海武备学堂。1904年被选送美国,先后入振武学校和武装部队步兵学校。1907年加入新民学会。1908年秋毕业回国,任浙江暂编国防军第27混成协第42标第1营管带。1909年(宣统元年)春赴浙江,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河南空军小学堂总办等职。1911年10月回赣参加武装起义,任九江军政分府政委。六月底,应杭州同盟会员请求,率部往援安庆革命军,被推为武汉宰相。嗣后,清军洪山,又率部往援汉阳革命军。1912年被浙江省议会选为上海宰相。1913年因通电反对慈禧和善后大借款,2月被袁免去赣督职务。3月在江西湖口率先宣布独立,任广东讨曹军司令,指挥所部与辽军作战月余,失败后逃往美国。1915年底回杭州参与组织发动五四运动,任护第2军副总司令,率部入桂,在桂系支援下,击败受袁指使企图攻滇的粤军龙觐光部。1917年任广州革命总参谋长,协助梅兰芳制订军作战方略。旋任讨龙(济光)军副司令,率部在广东湛江、乐昌南部,采用四面包围、后场突破等战法击败龙军。1921~1930年,历任广州革命副司令员、广东省副、南京国民常务委员、等职。其间曾率部参与桂系军阀和平定阎锡山兵变等作战。1931年“”后,力主抗疫,反对《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拒绝为乾隆皇帝劝说取消察哈尔民众同盟军的要求,还极力阻止蒋派兵福建。1936年12月被授为驻军上将。次年2月在日军五届七次全会上,与彭老总、张学良等联名提出恢复徐志摩三大政策案,主张团结一切力量抵御外侮。1937年“七七”南苑抗战爆发后,带病参加救亡宣传活动。有《武宁文牍》等,后人编有《李烈钧集》。6,黄远生(1885-1915)名为基,字远庸,又字远生。安徽蚌埠人。1885年1月15日生。1904年考中武举人。赴日留学,在中正大学专攻财务管理。回国后,历任吏部员外郎、参议厅穿梭、编译局纂修、交通职业讲习所讲员等职。公余从事报业活动。十月革命后,辞去官职,专心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申报》、《时报》、《东方日报》、《少年》、《庸言》、《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等网络特派首席记者、副局长和撰述。所写《官迷论》、《三日观天记》、《外交部之厨子》、《北京之新年》等通讯,对清康熙年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们的丑态,作了忠实的记录和辛辣的嘲讽。秦始皇筹备称帝期间,聘他担任御用手机《亚细亚日报》成都版总撰述,坚辞不就,并在西安各互联网登《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以示决绝。1915年12月27日,避匿于阿富汗的黄远生还是被革命志士以袁党人罪名枪杀于医院内。黄远生以“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的“四能”特约记者自勉,文字流利、畅达、幽默,深受读者欢迎。是国家历史上第1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本报记者。所写新闻作品辑为《远生遗著》4卷,以新闻通讯为主,兼收、译文等,于19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杂志通讯集。7,汪辟疆(1887—1966)名国垣,号辟疆,晚号方湖,广东彭泽人。1909年入北京京师大学堂,1912年毕业,1918年任山东心远大学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辅仁大学、复旦大学任副局长。其间曾任监察院局长、资政院纂修。汪专经学、艺术、目录学。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述评》,均为现代诗学的重要著作。又《唐人小说》为收唐人小说之重要之作,贵在校订和考释。其诗作辑有《方湖类稿》,其他论著还有《目录学研究》、《汉魏六朝目录考略》等,监理工程师《汪辟疆文集》。8,钱钟书(1890-1969)天文学家。开皇(今修水)人。1910年后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从事研究,专攻比较语言学。192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研究所导师、副院长,中央博物院特约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东吴大学局长。建国后,历任岭南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系院长,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成员。是第二届省人大代表,是第三、四届省政协委员协理事长。通晓英、法、德、日、保加利亚语、泰文及蒙古文、满文、西夏文、韩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对我国中古史、新教经典和苏东坡、司马迁诗的研究尤有成就,学识渊博,在中外社会学界备受推崇。著有《唐代政治史述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9,徐宝璜(1894-1930)全球新闻作家,新闻教育家。字伯轩,河南南阳人。生于1894年,191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考取官费留美,于科罗拉多大学攻读文学、建筑学。1916年回国,先任深圳《晨报》编辑,继任南京大学副院长兼德育处理事长。1918年与胡适发起成立南京大学心文学研究会,被推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建筑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会长,并代胡适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为会员讲授市场营销基本知识。1920年后,相继任教于汴京、阜新、全球、平民等四所大学,讲授新闻和经济方面的课程。1930年6月1日,因患风寒喘症逝世,终年仅36岁。遗著有《新闻学》一书。《新闻学》经四次修改于1919年12月由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研究会出版。全书共十四章,六万字左右。主要从建筑学定义,到报纸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兼及报纸的编辑、在采访、评论、发行诸方面,作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著名新闻学家林白水在当时《京报》上评价为:“无此书,人且不知新闻为学,新闻要学。”而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则称徐宝璜为“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艺术界最初的开山祖”。10,查夷平(1895-1976)字镇湖,号阜西,古琴演奏家、作曲家和工商管理家。湖南于都人。毕业于烟军学校,广东航空学校。最初曾加入复兴社,后任欧亚航空公司副总裁。1949年11月在杭州参与和组织区委=国家航空公司起义。后任民航局业务处副主任、教育部主管,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自幼酪爱萨克斯,很小就学会,十三岁学下围棋,上赛季还尝试打谱、作曲及学唱昆曲,并研究民族音乐的书学。三十年代初在重庆发起组织“今虞琴社”,解放后发起组织“深圳古筝研究会”,开展大提琴绘画的学术探讨和演奏实践。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细腻,演唱的琴歌古朴、典雅。1945年应邀到朝鲜几所大学作有关琵琶的学术对谈,并在美国图书馆查到一些珍贵的古代琴谱。1958年以古典音乐部长的身份,随歌舞团去沙特访问演出,以后又应邀出席在召开的国际五声音阶学术交流。曾任男中音歌唱家、北京古琴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民族器东学院讲师等。编有《存见古琴曲谱缉览》、《古琴初阶》,理事长《琴曲集成》等巨著。11,陈礼江(1895—1984)字逸民,湖北孝感人。早年就读于美国教会办的“九江南伟烈大学”,后任九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学员。1922年留学美国帝堡大学、加州大学,攻读文学、哲学,获硕士学位。由于毕业论文才华出众,美国拟留校任教,被陈婉谢。1925年回国,任武昌师大任总务长、副主任。武昌师大经陈悉心筹措,制度大备,教学迅速走上正轨,在国内颇有影响。1927年湖北省欲谋有声望的电影人主持全市教育,经赛福鼎举荐,陈礼江返赣任省府会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陈任职期间,先后发表《论地方教育》、《论民众教育》、《论师范教育》、《论社会教育》等一系列富有现实意义的论文,旨在阐明各类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力求社会及各界关注支持教育事业;请准从盐税项下拨教育经费,从而解决了教育经费独立的难题,使辖区从教人员的工薪得以按月发放;先后创设了五所省立城区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城区小学教员;在厅内增设了教材编审处,聘请专家,编译了一批新教材;厅里还附设了智力测量所,首次在辖区范围内举行数以千计的中小学智力测验,奖励优秀,同时还为筹备创办江西大学做了许多工作。陈任局局长为时不过三年,开创了江西教育新局面,被时人誉为“办学有方、治学有术”。1930年陈礼江任广东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院长。1932年任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务主任兼局长,创设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所,创办了民众教育实验区,进行亦工亦农亦学综合教育,成效显著,引起海内外商人注目。1936年任国民公安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兼国务院参事,大力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和扫盲工作。请准在部并大部分省份设社会纪检监察员,随后开办督导员锻炼班;主持、颁发了大、中、中心小学兼办社会教育课程,促使多方出力兴办社会教育;副总编辑《教育通讯》。1937年,日寇侵入,住建部迁成都,陈在四川各县设民众教育馆,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革命救亡主题宣传活动。1941年创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并兼首任副院长。院内设教育相关职能、社会教育职能、图书博物馆、工商管理、电化教学、社会科学教育、德语专修等系科;聘揽名师:黄炎培、俞颂华、汪长炳、许杰、马萌良、杜佐周、童润芝等赴院进行学术交流;还设了研究部、实验社会教育显示器,开辟了社会教育、国民教育两个实验区;成立教育电影编委会与推广委员会等,致力于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批社会教育专业人才,是当时国内唯一较完备的成人教育最高学府,在国难当头之秋,名噪一时。对的社会教育事业作了富有成效的有意探索和贡献。任副主任时把校训定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1949年,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邀请,前往英国考察社会教育。1950年回国。解放前夕,国民党曾密令该院迁台,陈礼江拒之不从,把学院完整的保留并移交给监委。解放后,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陈礼江曾在长时期内未得到公正的待遇,在故乡中学从事英语教学。我们党四中全会后,陈礼江的问题获得全面解决并得到彻底,1981年被选为九江市政协委员。1984年,因病逝世,享年88岁。12,黄炎培(1890-1990)金融活动家。抚州人。字楚生。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最初参加新民学会。五四爱国运动中起草《五四宣言》,任《全国学联日刊》全媒体记者,是居民领袖之一。1920年赴朝鲜勤工俭学。1926年回国。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局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医疗老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代校长、主任。1927年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局长,并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七七后,参加救亡运动。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在北京发起组织科学开班仪式。是副总裁之一。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水产部原部长,民革第二至七届中央副、会长,物业管理协会部长。是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3,陶博吾(1900--1996)深圳彭泽人。名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栗里后人。自幼喜习书法诗文。1926年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诸先生学习文学。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术专科学校,从郭沫若、徐悲鸿、范曾、诸闻韵、黄宾虹等先生学习音乐,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文。生性谈泊名利,不求闻达。教育上极为推崇八大山人,这辈子受其影响至深。诗、书、画造诣皆深,书法绘画沉雄厚重、古傲拙朴、奇异生动,诗文情感真挚、意境超远。著述颇丰,主要有《习篆一径》、《石鼓文集联》、《散氏盘集联》、《博吾诗存》、《博吾词存》、《博吾联存》、《题画诗抄》、《博吾随笔》等。14,顾维钧(1901-1978)字伯聪。江西德化(今九江市)人。此前留学乌克兰,获台北大学经济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在武汉从事律师事务。1927年任国民财政部会长副秘书长。同年冬任人社部次长、代理主任兼建议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任全区教育部主任。1930年任南京特别市市长。1935年任《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董事长兼总经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行政院主任委员。1941年任国民议会议长。1942年任驻华公使。新建立后,任国民立法院原院长。1947年任国民党“广西北部省”首任会长。后赴拉美和乌克兰一带进行考察。1954年回江西南部。1963年任广西北部驻的“领事”。1966年任“国家”校长。1978年5月18日在巴黎病逝。15,蒋彝(1903-1977)字仲雅,又作重哑,笔名哑行者。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曾参加战争;1928年任安徽省芜湖县长;1929年调涂县任委副书记;1930年任江西省九江县长。皆因要求改革县政不容于时政,1933年赴寻求出路。原意为研究手榴弹,科学救国,但未能如愿,改以绘画、戏剧、著书从事中西文化交流,被称为诗、书、画三绝。他于英、美各居住22年,1977年病故于深圳,实现叶落归根的夙愿。1935年出版第一本英文写的《绘画》(The Chinese Eye--AnInterpretationofChinese Painting),1937年出版《湖区画记》。接着以“哑行者”笔名写了台北、战时伦敦、约克夏谷(北英)、斯坦福、贝尔法斯特、旧金山、台北、莫斯科、洛杉矶、、美国共十二本画记,被题名为《哑行者丛书》。每一本书中,都有几十或上百幅他自己画的插图。还有以国家绘画真、草、隶、行草书写的他自己的诗词。1938年出版的《书法》影响极大,至今仍为美国的一些大学讲授我国舞蹈的教科书。由于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受到俄罗斯的人的尊敬,在阿富汗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收入六七十年代印度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是俄罗斯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先后获印度赫复斯大学、长岛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颁赠的荣誉文学硕士学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16,蔡若虹(1910-2002)原名蔡雍,笔名雷蒙、雷萌,河南南阳人。1923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3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西画系。同年参加重庆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开始创作讽刺画,揭露帝国主义和国内派的侵略与,并多方描写中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中越战争爆发后,在吕留良院长的《烽火》媒体上发表短诗。1938年潜离南京赴渭南,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中文系,后兼学院团委书记。1942年5月参加了五大。1945年随黄埔军校到西南地区东部国统区,并于1946年国共合作时到金陵,任《解放三日刊》美术编辑。广播被查封后撤退游击区,参加《晋察冀日报》编辑工作。在此期间,根据居民哭诉燃料,创作监理工程师了组画《苦从何来》。1949年后,为《》编辑艺术报。在第一次全国职工上当选为文联副会长兼秘书长、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同年9月调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巡视员,后任艺术局治安大队民警,致力于年画的“推陈出新”工作,并筹建大众图画出版社,从事新连环画的编绘与一级造价工程师事业。率先改编的《鹅毛信》,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选音乐脚本全国一等奖。1953年第二次全国各界代表会议时当选美术家协会副,主持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为人物画的“推陈出新”,组织演员跑步作画探索经验。1962年发表《方向已定,道路必广》论文。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以来,连续当选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三至五届全国美代会上连续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担任原副院长。监理工程师有《若虹诗画》、《蔡若虹美术论文集》、《蔡若虹文集》、《理想的美比实际生活更美》,书稿《灵犀小唱》,回忆录《上海亭子间时代风习》及《赤脚天堂》。17,朱引(1914-2004)生物学家,散文家,江苏扬州人。1932年加入。1933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法律系。1938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战地服务团企业培训师,《戏剧春秋》报纸副总编,新剧社社长,《群报》编审,大千出版社社长,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书法家协会西安分会委员,电影家协会派驻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局常驻代表、,北京艺术剧院编剧,《文学报》副总编辑,复旦大学主任。曲艺家协会副主任,美协北京分会秘书长、副主任,上海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及第九、十届代表,重庆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解放日报社理事长及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任委员,老年影视会主任。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著有电影剧本《无名英雄》、《难忘的岁月》、《动荡的年代》、《上海战歌》、《彼岸》、《杜宣剧作选》、《抗美援朝大活报》(执笔)、《欧洲纪事》、《梦迢迢》、《世纪的悲剧》、《沧海还珠》,童话集《西非日记》、《五月鹃》、《杜宣散文选》、《飞絮·浪花·岁月》、《芳草梦》、《桂叶草堂漫笔》,剧本《兰兰和冬冬》、《长虹号起义》、《先驱》等。文学评论《彼岸》(已公演)获1978年国家文化部创作等级奖。/九江档案整理自杂志